战略计划的重要性
战略计划是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一般为5年以上)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战略计划的任务不是描述组织目前是什么样的,而是着眼于未来组织发展的。
战略计划是一种长期计划,但与长期计划不同的是:
(1)战略计划是一种可以改变组织性质的重点计划;而长期计划则是全面性的计划,包罗组织的各项主要工作。
(2)战略计划的制定通常是由少数高层领导人参与;而长期计划却是由各层管理人员参与。
(3)战略计划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的改变,是根据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和威胁来确定企业组织的发展目标,它是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和把握的结果;而长期计划的着眼点是组织本身,即如何使组织的整体目标结构仍能长期保持协调和配合。
战略计划在组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战略计划是协调组织内部各种活动(资金筹揩、资源配置经营管理活动)的总体指导思想。
第二,战略计划能促使决策者从全局出发,高膽远瞩地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顺境下,尤其要考虑逆境下应当采取什么行动。
第三,可以碱轻甚至消除出乎预料的市场波动或事件对企业造成的问题,避免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大的波动。
总之,战略计划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步调,能够大大提高组织各项工作的目的性、预见性、整体性、有序性和有效性增强组织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是维系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计划工作的原理
计划工作的主要原理有: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和改变航道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限定因素原理又被形象地称作“木桶原理”。限定因素原理表明,主管人员在制定计划时,必须找出影响计划目标实现的主要限定因素或战略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
2.许诺原理:许诺原理涉及计划期限问题。一般来说,计划的期限与其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成正比的。计划的承诺不能太多,否则,造成计划的时间过长,承诺所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3.灵活性原理: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即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有能力改变方向而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灵活性原理就是强调计划的灵活性越大,因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小,两者是反比例关系。
4.改变航道原理: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保持计划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目标的进程可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使计划的执行过程具有应变力。因此,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改变航道原可以表述为: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即航道)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这个原理与灵活性原理不同,灵活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有适应性,而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的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
计划制定的程序
计划的制定是一个过程,一般由若干相互连接的步骤构成,主要包括评估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各种备选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等。
1.评估机会:计划工作始于对机会的评估,其内容包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机会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自己利用机会的能力:分析机会出现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在反复得的基础上,定下决心,扬长避短。
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即在估量机会的基础,上,为组织及其所属的下级单位确定工作目标,制定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指出工作的重点。
3.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前提条件即计划实施的预期环境,对前提条件了解得越细越透彻则,则计划工作也就有可能越协调。然而,要把计划预期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假设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前提条件实际上只能是限于那些对计划起关键性作用的假设条件。
4.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计划工作的第三步是调查和设想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目标的实现会有不同的方案。所以,要尽可能多地制定备选方案。
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按照前提和目标来评价比较各个备选方案。方案的评价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所采用的标准:另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对各个标准所赋予的权数。
6.选择方案:选择方案是在前面各项工作基础上做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制定计划实质性的阶段。
7.拟定辅助计划:辅助计划就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因为,总计划要靠辅助计划来支持,而辅助计划又是总计划的基础。
8.编制预算: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编制预算一方面使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也更便于对计划的执行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