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社会化:指一个人学习某一群体和社会的生活技能与行为规范,以使自己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过程。
9、审美能力:是一个人接触到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真正的美时,能感到满意,觉得精神愉快,并由此去鉴别美好与丑恶、纯真与虚假、文明与粗野、崇高与卑下的能力。
10、美感:是人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标准而产生的高级情感。
11、艺术修养:指创作者从事幼儿文学创作所必需的对幼儿文学创作规律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以及艺术传达本领的培养和锻炼。
12、无意想象:浑沌无序的、非逻辑的和被动的想象。
13、艺术想象:在其性质上是一种情感性思维活动,即一种在情感支配下展开同时有虚拟出各种形象来表现情感的思维活动。
14、题材:是文学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的具体活材料,即作品中所描绘的那一组有着内在联系的、相对完整的具体事物。
15、主题: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其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
16、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他的整个活动过程,它由一个、几个或者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
17、结构:是文学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和构造。
18、类型化形象:指文学作品中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类似特征的人物形象。
19、语言的音乐性:指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读得流畅,念得响亮,听得舒服。
20、摹状:摹写事物的情状和声音。
21、比喻:即用幼儿熟悉的事物去说明他们未知的事物,或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描绘比较抽象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