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精耕细作”技术系统。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它是指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1)充分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的基础。
(2)科学把握农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成熟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把握好科学的农时,为农业丰收提供了保障。
(3)因地制宜的田间管理: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古代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土宜论”和“土脉论”。人们综合运用耕作、施肥和灌溉等措施,给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4精选良种,合理栽培:种子是庄稼能否长好的关键因素,中国一直有精选良种的传统。 
133.农田水利工程:
(1)渠系:引水渠道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最普遍的一种,主要修建于北方平原地区。
(2)陂塘:主要以蓄水灌溉为目的,同时起到分洪防洪的作用。
(3)塘浦圩田:取土筑堤围田,形成沟坎,造成积水,于是将这些堤、沟加以扩展,逐渐变成塘浦圩田。
(4)海塘:为防御海潮的侵袭,保护农田和城镇安全而建筑的一种水利工程。
(5)坎儿井:它由暗渠、明渠、竖井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具有能自流灌溉,水质优良,水流稳定,冬季不封冻,又能减少蒸发和避免风沙侵袭等优点。
134.农学家与农学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陈旉《农书》、王桢《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135.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简史:唐初王孝通《缉古算经》、《算经十书》
136.中国古代数学的突出成就:汉代重要数学著作《周脾算经》和《九章算术》、三国刘徽《九章算术注》
137.祖冲之与圆周率: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祖冲之运用刘徽的割圆术,更精确地推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应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祖冲之还用两个分数来表示圆周率的值:一为355/113,称为密率;一为22/7。称为约率。其密率是圆周率的最佳渐近分数。
138.秦九昭:南宋杰出的数学家,被美国现代科技史专家评价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著有《数学九章》。最杰出的成就有二:一是大衍总数术,二是正负开方术。
139.朱世杰:元代以及其著作《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被外国科技史专家评为中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突出成就主要集中在《四元玉鉴》中:(1)四元术(2)垛积术。
140.医理论的整体论、阴阳五行说和经络说。
(1)整体论。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学非常强调政体观念,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体是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直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阴阳五行说。中医认为,人体必须阴阳和合才能保持健康,如果阴阳的平衡协调被破坏,就会产生疾病。与阴阳说相伴,中国古代医学家同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药性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3)经络说。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是连接表里上下、五脏六腑的组织系统。经络学说认为疾变的发生和传播是以经络为途径的,所以疾病的诊断可以经络循行部位的变化为依据,同时,也可以通过经络来调理人体的机能,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
141.简述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说。
中医认为,人体必须阴阳和合才能保持健康,如果阴阳的平衡协调被破坏,就会产生疾病。与阴阳说相伴,中国古代医学家同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药性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42.临床医学成就:
(1)针灸:即是用针刺入或用火温热烧灼特定的穴位,产生刺激作用,通过经络的循环运行,进而调节人体内部的机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2)麻沸散:在做外科手术之前,先让病人用酒冲服一种名为“麻沸散”的中药进行麻醉,然后再施行手术。
(3)人工免疫法:早在晋代,葛洪编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以狂犬脑敷在被狂犬咬的伤口上以防治狂犬病的方法。就其医学思想来看,是现代免疫学的先驱。中国古代在免疫学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人痘接种法防治天花。
143.医药学名家与名著
(1)扁鹊:战国时期名闻天下。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被传为“神医”。
(2)华佗: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中医外科的鼻祖。
()3“医圣”张仲景: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比较系统的总结了之前在伤寒和杂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经验。他最大的贡献是将《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使理、法、方、药得到统一,从而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孙思邈:为唐代名医,他集毕生精力从事药物学研究,被尊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简称《千金方》。
144.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医学思想活跃,产生了各家学派,医学家们纷纷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金元四大家”,其代表人物分别为刘元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和朱震亨“滋阴派”。
145.宋慈:南宋时期宋慈所著的《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系统专著。
146.《黄帝内经》:《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因托名皇帝所撰,故称《黄帝内经》。它是古代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47.《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是对前人积累的药学知识的总结,还阐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学理论。
148.《伤寒杂病论》: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之前在伤寒和杂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经验。
149.《千金方》:张仲景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简称《千金方》。《千金方》汲取历代医学著作的经验,并加以补充,载方五千多条,内容丰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著作。
150.《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系统专著,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尸体检验、中毒鉴别等方法,比欧洲最早的法医学著作的刊行早了三百五十多年
151.物理学:司南、权衡、滑车、鼓宫宫动、小罅光景
152.化学:伏火法、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153.生物学:李时珍《本草纲目》将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部,将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六部
154.造纸术:麻纸、蔡侯纸、藤纸、宣纸
155.印刷术:印章和石碑拓印、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156.纺织工艺:周代染红色法
157.印染技术:三锭棉纺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8.黄道婆:制成了三锭棉纺车,还革新了轧棉和弹棉工具,使纺纱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159.冶金与铸造:炒钢、百炼钢、灌钢
160.机械制造:指南针、候风地动仪
161.造船工艺:千里船:祖冲之造,这种船利用人力以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已被人们公认为现
162.嫡长子继承制: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特定阶段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
163.血缘九族制:有两种解释:一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向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二是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制度。
164.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指斩衰、齐衰、大功小攻、缌麻,本来是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作为差等标志表明一家人分别与死者的关系。
165.九族的称谓:父系系统诸称谓、母系系统诸称谓、妻族系统诸称谓
166.五种等级的丧服制度
“五服”是用五种粗糙程度不同的麻布制成的礼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1)斩衰服为五服中最高的一等,制作时用剪刀直接裁断生麻布制成,且不缝毛边,是子为父母服孝,妻、妾为夫君服孝,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服孝的丧服。服孝期为三年。
(2)齐衰服用粗生麻布制成,剪断处缉边。服丧者为孙子、孙女、重孙子、重孙女。服孝期分别为一年、五个月、三个月。
(3)大功服用粗熟麻布制成,做工较粗,服丧者为堂兄弟姐妹。
(4)小功服用细麻布制成,做工细密,服丧者为再从兄弟。
(5)缌麻服是最轻的孝服,用细熟麻布精心制成,服丧者为族曾孙、族孙、中表兄弟等。 
167. 先秦时期姓与氏的区别。
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氏则是由姓衍生的分支。姓是与生俱来的、稳定的、不变的,而氏则是
有变化的。氏的作用是别贵贱。自夏朝以后,占有土地和人民的奴隶主贵族男子才可称氏,而女子和贫贱的人却不能称氏;氏与姓有明显的不同,它反映着一定的占有关系,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对于个人来说,一生只可有一个姓,而氏却可以有几个。战国以后,姓和氏开始融合为一。 
168. 古代改姓的五种情况。
(1)少数民族受汉族影响而改姓。
(2)皇帝为笼络少数民族或奖励有功之臣而赐姓。
(3)因避祸改姓
(4)未成年子女随改嫁而改姓,成年后可再改原姓。
(5)女子未出嫁时用父姓,结婚后增加夫姓。
169.古代姓氏来源的六种类型。
姓氏反映了一定人群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动向。姓氏来源的类型有:以母亲姓氏为姓氏;以封国、采邑为姓氏;以官爵职事为姓氏;以居住地为姓氏;以祖先族号、谥号或字为姓氏;以少数民族姓氏的音译为姓氏等。
170. 古代名与字的不同用途。
当代国人一般只有名而无字,名与字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一般情况下,名是父亲或长亲起的,是供尊长叫的,
而字是为了“敬名”,由来宾取的,是给别人叫的。所以只有尊者对卑者、长辈对晚辈才可以称名。
171. 古代字辈命名的三种形式。
(1) 多子女的家族中,命名多讲究兄弟排行,如伯夷、叔齐
(2) 人讲究字辈命名。代表辈分的字,双名通常在中。
(3) 为单名,可用偏旁表示同辈。
172.字及其适用范围
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字是对名加以解释或补充的,与名相表里。古代只有贵族或士族才有表字,一般平民
是没有字的。于是,字成了文武官宦和士大夫阶级广泛使用的称呼。 
173.号与其他尊称
古代尊称:称字:古人成年后取得别名。字是对名加以解释或补充的,与名相表里。
(1)称号:号是古代文人雅士以居处、境况、志趣等为自己取的号,故对人称号也是尊敬的表示。
(2) 称官职:以曾任的官职名来称呼。
(3)称籍贯:以出生地相称。
(4)称任所: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5)称封爵:以封爵名来称呼。
(6)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有朝廷颁赠与民间私谥之别。 
174.谦语:帝王、诸侯使用的谦语,官吏自称谦语,文人雅士自谦语,以鄙陋微贱自喻的谦语,与己有关的人和事采用的谦语
175.特殊称谓:
年龄的称谓:“垂髫”指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年。“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表示已经成人。“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知命”指男子五十岁。“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①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②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③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④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⑥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叫“竹马之交”。
⑦以平民的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⑧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⑨不拘于身份、行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⑩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谊的朋友叫“车笠交”。
⑾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⑿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176.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
177.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
178.简述南宋四大书院。南宋四大书院: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张栻的岳麓书院、吕祖谦的丽泽书院、陆九渊的象山书院。
179.中国古代书院的产生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
书院出现的原因有①私人讲学传统②佛教影响③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④世乱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