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植物营养是施肥的理论基础。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肥料: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它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
生理酸性肥:某些肥料施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阳离子大于阴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酸性离子增多,使土壤酸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是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
生理碱性肥:某些肥料进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阴离子大于阳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碱性离子增多,使土壤的碱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使土壤碱度提高的肥料。
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机制,施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合理施肥内容(原则):时宜、物宜、地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地制宜)。
合理施肥应考虑:土壤、作物、肥料
合理施肥意义:供给植物营养、改善土壤结构。
目前土壤施固态微肥存在的问题:有效性降低、施用不均匀、易污染环境。

施用技术:
1、基肥 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是迟效性的肥料。厩肥、堆肥、家畜粪等是最常用的基肥。
2、种肥 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播种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
3、追肥 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植物营养学主要任务:
1、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
2、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3、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
4、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
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的目的: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
德国科学家李比希的三个学说:矿物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矿物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的有机物,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
(1)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定的基础;
(2)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
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