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
      1.“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周恩来、王若飞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历时22天,在通过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协议之后,于1月31日闭幕。
      3.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斗争
      (1)校场口惨案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派遣的特务、打手,破坏“陪都各界协进会”等19个团体发起在重庆校场口广场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制造了校场口惨案。
      (2)下关惨案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下关惨案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反人民内战的真面目。

      考点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第二,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三,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考点三: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
      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义为中华人共和国的政治基础,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项规定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要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
      第二,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烽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第三,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考点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考点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五种经济成分
      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为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