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R、S、T。 
P波表示:左右心房除极化时所产生的电变化。
P-R(R-Q)期间:表示心房除极化开始到心室除极化开始所需的时间。
QRS波群表示左右心室先后兴奋除极化所产生的电变化。
S-T段表示心室除极完毕,复极尚未开始各部分之间无电位差。
T波表示心室复极化过程中的电变化。
Q-T表示心室开始兴奋除极化到全部复极化所需的时间。
心电图仅反映的是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仅反映心肌的兴奋,并不反映心肌的机械收缩过程。

32.运动过程中心血管的反映:A血液的重新分配 B心输出量增加 C血压发生变化,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

33.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34.动脉血压的形成:心室收缩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

35.心缩期只有每搏输出量的1/3即约20-30毫升的血液流向外周;其余2/3血液留在主动脉。

3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A每搏输出量。B心率。C外周阻力。D大动脉管的弹性。E循环血量

37.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A心脏收缩。B呼吸运动。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重力和体位E静脉管壁的收缩。

38.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性反射。(作用是一种快速控制动脉血压相对恒定的自身调节。

39.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促使人体的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表现以下几个方面:A窦性心率徐缓。B运动性心脏增大。C心血管机能改善。

40.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A外呼吸。(通气过程和换气过程)B气体运输。C内呼吸。

41.肺通气的动力是呼吸肌舒缩完成呼吸动力。呼吸形式:隔式呼吸(腹式呼吸)、肋式呼吸(胸式呼吸)、混合呼吸。
四个互不叠加的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

42. 每分肺泡通气量=(呼吸深度-解剖无效腔《呼吸道》)*呼吸频率。

43. 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结合,氧分压高、氧结合。
氧离作用: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还原血红蛋白,称为氧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