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力系统

(一)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二)生产力系统

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以下四类要素:

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这是以物质实体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它包括十分复杂的内容。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如矿藏、原始森林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如做衣服用的布、织布用的棉纱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这类要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3.渗透性因素

这类要素主要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在应用于现实的生产过程之前,并不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只有把它应用于现实的生产过程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准备性因素

这类要素主要指教育。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才,为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做准备。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体系

1.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的体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项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3)产品的分配方式。这三项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生产关系体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支配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生产力的性质不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也就不同。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如果生产力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生产关系的性质就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与阻碍的程度,又依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