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史论) 
1、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2、 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核心词:天命与人事) 
3、 本文采用欲抑先扬表现手法,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法(盛:衰)。 
4、 本文总结的格言名句有: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受益。 

《秋水》(庄周) 
1、 庄子: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他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2、 庄子的文章多采用寓言形式(《秋水》即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3、 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通过援譬设喻(比喻)的手段,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4、 本文阐明的道理(主旨)是: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是十分有限的。     
5、 北海对河伯说:“尔将可与语大理(指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有限)矣”。 
6、 庄子用“A礨空之在大泽;B 稊米之在大仓;C毫末之在马体”等阐述论点,其修辞手法是:比喻;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7、 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作喻说明: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8、 出自庄子《秋水》的文的成语有:A望洋兴叹 B井底之蛙 C大方之家。 
9、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一句用例证法阐明: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寡人之于国也》(孟轲) 
1、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孟子》(作者:孟子、万章)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 
3、全文以“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展开线索。 
4、运用比喻:A“以战喻”、B“五十步笑百步”、C“非我也,兵也”;论证方法都是:类比法。           
5、孟子认为造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7、孟子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为论据,阐述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  B对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