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 论述政治参与的限制条件。
2. 比较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

参考答案:
四、论述题 1. 论述政治参与的限制条件。 (1)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伴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政治参与也扩大了,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政治参与的水平也越高,自主性参与的比例也越大。 但是,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并不必然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是正比例关系。比如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国家,动员性的政治参与水平却很高。原因在于,影响政治参与水平的因素很多,并不只限于经济因素,诸如社会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2)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同政治参与之间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获得高职位和较高收入的社会成员,处于统治阶层的人,男性公民等,相对来说参与政治的机会更多。而在所有的这些相关因素中,总体来看,教育水平和收入同政治参与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教育可以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义务观念,培养公民的政治兴趣和责任。 (3)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同政治参与的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说来,如果政治制度规模太大、程序太复杂,或者与个人的生活关联不适合密切,则人们对政治参与的热情会偏低。另外,是否存在保证人们平等的政治制度,也是一个影响人们政治参与的重要变量。此外,政党制度也是关系到人们政治参与热情的一个重要变量。 (4)政治心理。政治心理是很复杂的东西,很难精确地说明哪些心理活动或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与什么样的政治参与行为有什么样的关系。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心理因素对政治参与有一定的影响。 其一,对报酬的预期。如果人们认为参与政治活动所得到的利益要小于他从事其他活动的所得,对政治的兴趣就会减小。例如,官本位的社会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区别。 其二,对选择对象的判断。在西方社会,如果人们认为政党差别不大,选择的意义也就不大,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就很低。 其三,政治效能感。如果民众认为自己的行为对政治结果会有较好的影响,就会积极参与;如果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结果无足轻重甚至毫无疑义,政治参与的兴趣就很低下。 其四,对结局的满意感。如果民众对政府有充分的信心,认为政府完全可以代表自己的利益,自己参与与否意义不大,政治参与的热情就较少。 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2. 比较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相互联系: 第一,二者统一于政治权力运行过程。无论是政治管理还是政治统治,都必须以政治权力为基础。脱离了政治权力,二者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权力是构成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核心要素。 第二,二者统一于国家职能体系之中。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实现,都必须具体体现在国家职能当中。脱离了国家职能的实现,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就失去了载体,变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二者统一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过程。无论是政治管理行为还是政治统治行为,都脱离不了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实现,虽然公共利益的实现不是其全部内容,但却是必要内容,因为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不仅是保持政治秩序的需要,也是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和法性的需要。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相互区别: 二者的直接行为主体不同。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主要是由统治主体构成的政府机构,而且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为主组成的;而政治管理的主体要大得多。凡是能与国家意志的贯彻相一致而起作用的权力主体,都可以产生政治管理行为,包括执政党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也包括一些企业。 二者的行为客体有所不同。从客体来看,一般来说,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既可以是多数人,而一般来说,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一定是多数人,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理。 二者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政治统治一般直接借助于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国家暴力作为依托,带有强力的色彩;而政治管理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来保持和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间接地实现维护国家政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