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制定的程序
计划的制定是一个过程,一般由若干相互连接的步骤构成,主要包括评估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各种备选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等。
1.评估机会:计划工作始于对机会的评估,其内容包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机会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自己利用机会的能力:分析机会出现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在反复得的基础上,定下决心,扬长避短。
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即在估量机会的基础,上,为组织及其所属的下级单位确定工作目标,制定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指出工作的重点。
3.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前提条件即计划实施的预期环境,对前提条件了解得越细越透彻则,则计划工作也就有可能越协调。然而,要把计划预期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假设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前提条件实际上只能是限于那些对计划起关键性作用的假设条件。
4.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计划工作的第三步是调查和设想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目标的实现会有不同的方案。所以,要尽可能多地制定备选方案。
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按照前提和目标来评价比较各个备选方案。方案的评价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所采用的标准:另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对各个标准所赋予的权数。
6.选择方案:选择方案是在前面各项工作基础上做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制定计划实质性的阶段。
7.拟定辅助计划:辅助计划就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因为,总计划要靠辅助计划来支持,而辅助计划又是总计划的基础。
8.编制预算: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编制预算一方面使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也更便于对计划的执行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