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MBO)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目标管理就是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目标管理的基本涵义在于:一切管理行为的开始(确定目标)、执行(以目标为指针)、结束(以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优劣),都以目标为准绳,让目标无时无地不存在于管理者的思想中与行为上。它与传统的“危机管理”“压制管理”不同。
(二)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与效率主义二者的结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力量与贡献会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产生一种整体的业绩,避免因力量分散而可能形成的内耗。目标管理正是实现这种效果的最佳方法。
(三)目标管理的特点
(1)员工参与管理。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
(2)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3)强调自我评价。目标管理强调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照总结。应经常自检自查,不断提高效益。
(4)重视成果。目标管理将评价重点放在工作成效上,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一个人,使评价更具有建设性。
(四)目标管理的程序
实施目标管理,要从建立目标开始,经过目标分解、目标考核到成果评价,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是动态管理和控制的具体体现。
(1)确定目标。这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所谓确定目标,就是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提出(确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所要取得的成果。这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包括示方案等方面的活动,搜集和掌握情报信息、拟定目标方案、评估目标目标方案等方面的活动。
(2)目标展开。将组织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落实的过程,称为目标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目标分解。②目标对策。③目标责任。
(3)目标实施。组织目标一经确定和股开,组织从上到下方面面都要按照目标体系的要求,同心协力、分工协作,努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尽职、尽责、尽力,这就是目标的实施过程。
(4)目标成果评价。在实施目标的基础上,应对实施目标的成果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总结本期目标管理的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为开展下一期目标管理,进行新的循环做好准备。事实上,目标管理对任何组织的重大意义在于:
一是有一种方向标的作用,能为组织管理活动指明工作方向。二是有一种助推器的作用。三是可以作为一种调控阀。四是能起到刻度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