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稳定与变动

1.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2.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3.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政策本身的稳定;政策环境的稳定;决策主体的稳定;决策网络的稳定;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4.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过程称为政策维持;
5.政策变动的含义: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6.政策变动的原因:①决策者的变动;②政策环境的变化;③政策资源的限制;④政策的失效或低效;⑤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7.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周期型(亚瑟·施莱辛格);Z字形(埃德文·阿曼达和西达·斯考切波);学习型(萨巴提尔)
8.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
(1)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
(2)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3)政策本身的稳定;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有:政策目标的长期性;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合法性;修改的复杂性;持续政策的失败;政策终结的失败。
(4)政策环境的稳定。
9.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既有来自公共政策系统内部的动力,也有来自外部环境挑战的动力。
(1)从内部动力看,主要有:
①政策主体的变革愿望。政策主体承担着维护和实现公共政策利益的角色和击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业责任,政策主体通常要通过不断地追求政策创新来提高自身在民众中的接受度和欢迎度,巩固和加强角色的地位。
②政策本身的要求。政策的目的和功能在于解决公共问题,而公共问题的变动性特点,必然要求政策目标、决策和执行等要索也要与时俱进地变革和创新,客观上推动了政策的创新。
(2)从外部动力看,主要有:
①经济制度和体制变革是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因而随着经济制度 和体制的变迁,也要求公共政策的内容、形式发生相应的转变,政策创新就成为一种必然。
②民众诉求是政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③地区之间竞争压力的需要。
④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
10.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政策稳定。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接续
1.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公共政策调整是对政策系统本身的调整,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①政策目标调整;②政策方案调整;③政策措施调整;④政策关系调整;⑤政策主客体调整。
2.政策接续主要探讨新政策和原政策延续的关系;
3.公共政策接续的形式:
①线性接续;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②非线性接续;③政策分解;④政策部分终结;⑤政策合并。政策合并是指服务于共同政策目标的两项或多项政策被一项服务于同样目标的新政策所取代。
4.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公共政策稳定就是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5.公共政策创新是公共政策主体根据政策环境变化的需求,主动改变现存政策要素的组合形态或功能,创造新政策的行为和过程。
6.政策调整:指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进行的增删,修正和更新;
7.政策调整的特点:①渐进性;②局部性;③动态性;
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①实事求是原则(首要原则);②渐进调适原则;③追踪反馈原则;
9.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
①利益刚性的限制:重大的政策调整实际上就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在一定时期对特定阶层的已建构的利益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
②现行政策的制约:现行政策本身是政策决策的环境条件,是未来政策必须适应的重要环境或背景,政策决策很难不受到它的限制和约束;
③公共意志的趋中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
④变革成本的约束:现行政策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源,重大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
⑤人类理性的局限: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资金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
⑥社会稳定的需要:社会的结构是多元的,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政策要求。重大政策创新打破了现存的利益格局,必然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抗和他们对新政策的冷漠,并迅速激发起各种相互冲突的、强烈的、新的社会需求;
9.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
(1)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
①政策的增删: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
②政策的修正: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修改和订正
③政策的更新这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
(2)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因此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是:
①重新界定问题。政策制走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回来的信息,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
②提出调整方案。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
③选择调整方案。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这种择优要符合双重优化的原则,即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其他备选方案,而且要优于原来的方案。
④执行调整决定。调整方案选定之后,经过合法化的程序就成为原有政策的一部分,重新进入实施阶段。政策调整的效果如何,必须经过执行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10.政策接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
(1)含义: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被新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所替代;
(2)意义:①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②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③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
11.实现政策接续的途径:①是要尽可能明确具体地界定政策目标。②是推行政策目标管理。③是加强政策过程评估保证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④是政策目标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终结
1.政策废止是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
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包含功能(最难终结)、组织、政策、计划。
3.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4.政策终结的方式:①政策废止;②政策替代;③政策分解;④政策合并;⑤政策缩减。
5.政策终结的作用:①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②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③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
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①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
②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③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④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⑤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⑥终结必要的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7.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
①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②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存在的是的失误或局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继续执行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带来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