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计算题
       1.某资本主义企业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4小时。试计算:
       (1)原来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1)由题意可知,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也是6小时,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6/6=100%

       (2)现在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8/4=200%

       2.1936年天津某毛纺厂的工人平均工资每人每天为0.4元。一个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售价2元。生产12磅毛线需要消耗劳动资料和原材料为21.6元。试计算:
       (1)一个工人12小时创造新价值多少?
       (1)W=12×2=24 12小时新创造的价值=24-21.6=2.4

       (2)创造的剩余价值多少?
       (2)创造的剩余价值=2.4-0.4=2

       (3)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剩余价值率=2/0.4=500%

       (4)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4)由于12小时共创造新价值2.4元,平均每小时创造新价值0.2元,由于劳动力价值为0.4元,即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为10小时

       3.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k+m, ∴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1.88×30=437.10元。

       (2)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2)m′=m/v=437.10元/32.24元=1351.77%

       4.某企业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价值为6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为5年,价值逐渐转移到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50人,每人平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试计算: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1)、∵每月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 每月工人工资=80×50=4000元 ∴每月总产值=(1000+16000)c+4000v+(4000×100%)m=25000元 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

       (2)资本家本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为16000元×(1+50%)=24000元 ∴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100%)m=33,000元 当月社会价值=15000斤×2·5斤=37500斤 ∴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

       (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本月的m`=(4500+4000)/400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