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题
1.请简述《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主张及过程。
2.请简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主旨、写作手法、艺术特色。
3.试述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答案:1.孟子宣扬仁政,提倡王道,描绘了富民、教民蓝图。关心民生疾苦精神在战乱下有进步意义。但在战国时期,反对使用武力;靠君主仁慈心肠实现“王道”过于天真。
孟子对齐宣王宣称仁政过程:以推行王道为中心,依次论述实行王道和仁政依据是“仁术”;从“不为”和“不能”区别,说明实行仁政途径是推己及人;不实行仁政危险性;阐明仁政内容,提出富民与教民具体方案。在整个对话中,孟子根据齐宣王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主动权,采用多种论辩技巧。
善用譬喻和长于推理: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王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用“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比喻“不能”与“不为”区别;用“缘木求鱼”比喻以武力手段称霸的荒谬。推理由小及大,由此及彼。
2.主旨: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痛。
写作手法:诗歌前两句从时间角度着笔,纵贯古今,表露出对古代礼贤明君的仰慕和自己生不逢时的哀怨,蕴含着历史绵长而人生短暂的悲感。第三句从空间角度着笔,俯仰天地,蕴含着宇宙无限和自我渺小的感叹。第四句便突现了诗人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自我形象。
艺术特色:采用将历史人物事迹抽象化的手法,以“古人”“来者”“天地”这样的概括性意象,极大地拓展了其所歌咏的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广阔宏大的意境。诗歌体现出穷通古今、尽阅沧桑的深刻见识,具有悲壮、雄浑的美感。李泽厚称此诗表现了“伟大的孤独感”。
3这首诗揭露了门阀制度下平庸的世家子弟窃据高位,英俊的寒门士子屈居下僚的不合理现象,是受压抑者的不平之鸣。全诗分三层:开头四句以反常的自然现象为喻,对照鲜明强烈;中间四句从自然现象转向社会现实,点明了前四句的寓意;最后四句用具体的史事作证,说明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就是门阀制度。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一层对比采用比兴手法,第二层对比由自然转向社会,第三层对比是第二层对比的具体化,掲示了历史的真实,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与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