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注意和意识有何联系和区别?
7.长时记忆是如何储存与建构的?
8.简述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9.简述人格的特征。
10.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
 
答案:6.(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2)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人的注意集中指向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在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至于睡眠状态,人们处于一种无意状态下,可以讲,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停止了活动。
7.(1)归类,它表现为对于相关或相似的项目,无论在有序还是无序的条件下呈现,都是按照一定的类别组织起来记忆的。
(2)当各种信息在概念上有一定层次的逻辑关系时,在记忆中它们会被按照其共同特性构成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体系,这种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可以有力地提高记忆效果。这样,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即图式。
总之,人们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组织新的信息,并将新的信息和原有的图式结合起来,不断地建构和发展着头脑中庞大而有序的记忆系统。
8.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从出生到15岁左右,智力的发展与年龄几乎等速增长,之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一般在18到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在成人期,智力表现为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保持期,可持续到60岁左右。进入老年阶段(60岁以后),智力的发展表现出迅速下降现象,进入衰退期。
9.(1)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使人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
(2)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较为困难的事情。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10.(1)相似性与互补性。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易于相互吸引;当双方角色不同时,互补性能增强人际吸引的效应。
(2)个人品质。交往越深,个人内在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越大,热情、开朗、真诚等成为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3)邻近性与熟悉性。空间近,交往机会多,彼此了解的人易成为知己,但关系紧张时,彼此的反应也越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