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理1.6】的确切含义包括以下几点:
1. 任意命题公式必然具有上述6中形式之一;
2. 这6中形式都互不相同;
3. 如果(ØA)与(ØA1)相同,则必有A与A1相同;
4. 如果(A * B)与(A1 * B1)相同,则必有A与A1相同,且B与B1相同。 
根据定理1.5和定理1.6,我们不难明白例子1.1是如何得到该其中命题公式的语法分析树的。实际上每个命题公式的最左边都是左园括号,如果从第二个符号不是左园括号,那么这个公式只有一个命题联结符。否则找与第二个左园括号配对的右园括号,从而将命题公式划分为这样的形式:((…) * (…)),如果原来的命题公式为根的话,那么左右两边的两个命题公式分别为它的左右子树了,而且对这两个公式可作类似的分析,最后到原子项。
在后面,为了书写方便起见,我们省略最外边的括号,并规定各个命题联结符的优先级别为Ø大于Ù,Ù大于Ú,Ú大于®,®大于«,从而可省略命题公式中一些不必要的园括号,例如例子1.1中的公式可写为:p Ú q ® Øp « q Ù r。不过在后面我们书写公式的原则是尽量简便,但又能让读者容易理解。而有关命题公式的性质的讨论,则只针对可由上面定义1.1所能生成的公式形式。
上面讨论的命题公式的语法结构,下面讨论命题公式的赋值。
 
【定义1.7】 对命题公式的一次真值赋值t是从所有命题变量所组成的集合到集合{0, 1}的函数。实际上,对于某个命题公式A来说,我们只关心t在A中的命题变量上的值。这里我们假定存在一个所有命题变量所组成的集合U,或者说我们所有命题公式中的变量都取之于集合U,我们记命题公式A中的所有命题变量所组成的集合为Var(A)。设有一个真值赋值t : U®{0, 1},而对于命题公式A的真值赋值来说,我们只关心t在Var(A)上的值。
【例子1.3】对于命题公式A = ((p Ú q) ® ((Øp) « (q Ù r))),有:
Var(A) = {p, q, r}
这里不妨假定U = Var(A),真值赋值就是一个函数t : {p, q, r}®{0, 1},例如可令:
t(p) = 0, t(q) = 1, t(r) = 0

【定义1.8】命题公式A在真值赋值t : U®{0, 1}下的真值t(A)递归定义如下:
[1].如果命题公式A是一个命题常量p,则如果p为真,t(A) = 1,否则t(A) = 0;
[2].如果命题公式A是一个命题变量p,则t(A) = t(p)
[3].若t(A) = 0则t(ØA) = 1,否则t(ØA) = 0。
[4].若t(A) = t(B) = 1,则t(AÙB) = 1,否则t(AÙB) = 0。
[5].若t(A) = t(B) = 0,则t(AÚB) = 0,否则t(AÚB) = 1。
[6].若t(A) = 0或者t(B) = 1,则t(A®B) = 1,否则t(A®B) = 0。
[7].若t(A) = t(B),则t(A«B) = 1,否则t(A«B) = 0。
【例子1.3,续】对于命题公式A = ((p Ú q) ® ((Øp) « (q Ù r))),及真值赋值函数t:
t(p) = 0, t(q) = 1, t(r) = 0
有:
1.  t(p) = 0, t(q) = 1;
2.  t(p Ú q) = 1;// 根据定义1.8的[5]
4.  t(Øp) = 1;// 根据定义1.8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