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学校:内江师范学院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及一定的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专门人才。教育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教育学(专升本)为本科层次,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本科水平相一致。本专业共 16 门课程(不含毕业考核),总学分 72 分。课程按百分制计分,60 分为合格,每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本课程的相应学分。凡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取得所有考试课程和毕业设计(论文)及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同时,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及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及一定的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能力,能在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掌握教育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教育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运用教育学知识和理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
2.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具有从事中小学相关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奉公守法;
5.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6.具有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7.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及有效地开展班级活动;
8.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研究数据的处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040101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考试方式 备注
公共基础课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笔试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笔试  
专业核心课 3 13000 英语(专升本) 7 笔试  
4 00031 心理学 4 笔试  
5 00469 教育学原理 6 笔试  
6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6 笔试  
7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6 笔试  
8 00468 德育原理 4 笔试  
9 06159 教育社会学 4 笔试  
10 1315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 笔试  
专业拓展课 11 13863 教育评价 4 笔试  
12 07340 教育哲学 4 笔试  
13 13862 教育伦理学 4 笔试  
14 13942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6 笔试  
15 13282 班级管理学 4 笔试  
16 14706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4 笔试  
17 00304 家庭社会学 4 笔试 免考英语替换课程
18 01255 中小学教育学与教法 4 笔试
总学分 73 分

五、主要课程说明

1.教育学原理
《教育原学理》课程是一门教育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核心课程。本课程为研究教育问题、从事教育教学及其他教育工作提供基本的教育理论,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教育类其他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教育及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并形成一定的教育观念。通过对教育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教师与学生、教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等内容的系统课堂学习,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和课程论文撰写等教学方式,将学习、研究和创新贯穿教学全程。
 
2.心理学
《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从事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它在介绍学生发展心理理论的同时,提供了教育心理学完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十分注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学习本课程可以提高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观念,为学习其它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所涉及到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生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知识的学与教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初步具备运用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的能力。
 
4.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主要任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和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与运用。
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模式方法、教学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5.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是教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实践性。通过对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内容的研究,掌握德育理论和道德判断的方法,确立德育的价值取向与基本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德育概念、德育理论、德育原则、德育方法,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分析判断道德现象,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形成积极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探索和揭示德育规律,建立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指导德育实战,在此基础上形成道德判断的能力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德育理论与实践有总体的认识;
(2)牢固掌握德育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主要流派及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主要经验教训,了解当代德有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利用德育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从事道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多学科、多视角、多观点和多元方法的研究与分析这样才能充实教育理论的内容促进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具备社会学研究与分析的能力建构一种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养成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特别是发展对教育现象进行“揭穿真相”的解析、批判和探究能力并掌握对教育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的知识和技能。
基本要求:了解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掌握教育社会的基本研究方式、研究假设及思维方式。应用教育社会学方法分析教育问题。
 
7.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讨教育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熟练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能系统地了解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规范。使学生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技术与方法,更新研究观念,拓宽研究视野。进行各种研究与写作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8.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学》课程是研究整个教育系统中一切教育活动评价客观规律的学科。它是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活动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并且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学习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本课程将着重介绍教育评价概述、教育评价的历史和发展、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教育评价制度、教育评价标准编制、教育评价信息搜集、教育评价信息处理、教育评价的再评价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教育评价能力。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教育评价的基础理论,对中小学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工作有一定了解,并具有一定的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和指导实践的能力。熟悉和学会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并具有初步运用方法的能力。初步了解对一些具体教育工作和教育对象的评价实践。

9.教育伦理学
《教育伦理学》是当代应用伦理学或教育哲学的新兴学科之一。它是研究教育活动的价值与善恶,探讨教育中的道德关系、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探索健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道德人格的完善,以实现教育的最大利益和最大善的科学。
 
10.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是一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课程。一个合格的教师,其专业发展除了需要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和关于学科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外,至少还应具有关于学习组织和教学实践的策略性知识。教学案例源于课堂,是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良好结合体。作为策略性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的意义、方法及过程的理解,获得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技能和教学过程的技能性策略知识,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课程目的:本课程选择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式, 具体分为三个板块:说课、评课与课堂板书案例分析,掌握其相应的特点与要求,形成初步的技能;对学科教学的案例分析,对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作质性研究,揭示教学行为的规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实践性和研究性意义的角度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11.班级管理学
《班级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作用的理论学科,是一门集教育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及班级管理的规律,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本课程立足未来教师的角度,精选一些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用理论解释具有普遍性的现象,用案例支撑理论的解析,理论分析与案例评析相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班级管理的理论,增强班级管理的问题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策略,使未来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具有专业化和艺术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班级管理的规律,在现在或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依据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发展自己的班级管理技巧,提高班级管理效果;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理论素养,形成现代班级管理观念,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考察与探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综合实践活课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方法。
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了解并初步学会从事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通过教学和课外自主活动,使学生重视综合实践活课程的重要意义,理解综合实践活动“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的目标内涵,形成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研究的积极态度和热爱情怀。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自主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选题、制定活动目标、进行考察探究、社会实践、设计制作等技能和能力。
 
13.教育哲学
本门课程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讨论与教育相关的各种哲学问题,阐明教育的伦理、经验、理性、心理等方面的哲学基础,并从这些哲学基础出发对先修课程所呈现的各种教育概念、理论及观点作批判性的反思及回顾,最终归纳出教育行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旨在提升学生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对深化学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标:掌握教育的伦理基础。理解教育伦理的客观依据(生命的特性);掌握教育行动的伦理法则。掌握教育的经验基础。理解经验的特性及其客观依据(知识和意义的起源);理解沟通的机理及个体活动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掌握教育行动的经验法则。理解教育的理性基础。理解理性与思维的特性及其客观依据(信念的源由);理解认识的发生条件;掌握教育行动的理性法则。理解教育的生理心理基础。理解人的生理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理解认识与身心机能之间的关系,掌握教育行动的生理心理法则。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来反思、评析先前习得的各种教育概念、理论及观点,分析、论述切身的教学经验与事例。掌握运用哲学理论来分析、厘清一个教育主张的基本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批判和反思,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1.含实践的课程及实践所占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 学分)、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3 学分)、班级管理学(2 学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 学分)。在所设定的专业课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和训练要求,安排必要的实践工作,学生必须在实践性环节上合格后,相应的课程学习方能通过。实践中要求撰写不少于 2000 字实践案例报告 1 篇。
 
2.毕业论文。
 
七、其他必要的说明
 
考生在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后,除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外,平均分在 65 分以上,且符合学校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申请条件者,两年内可申请学士学位证书。